本期收录文章选自2022年度CSSCI法学核心期刊。
目 录
论行政法上的无因管理— —《行政法学研究》 2022年第6期
02 吴汉东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法学》2022年第5期
03 陈柏峰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权利司法保护理论— —《法学家》2022年第5期
04 游劝荣(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姚莉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司法模式探究— —《法学评论》 2022年第5期
05 黄志慧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中禁诉令的法理阐释与规则适用—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
06 陈明芳
诉讼时效制度正当理由的重述——兼论“保护权利人”之理念—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年第5期
07 姚莉
监检衔接视野下的检察提前介入监察机制研究— —《当代法学》2022年第4期
08 陈会林
红色革命逻辑与苏区婚姻立法对婚约制的规避— —《法学家》2022年第4期
09 侯志强
环境权知识产权法保护的理论证成与规范构造— —《法学》2022年第8期
10 陈爱飞
区块链共谋的反垄断监管— —《现代法学》2022年第4期
11 谭冰霖
行政处罚构成要件法定原则的逻辑展开— —《政法论坛》2022年第4期12刘征峰
摘 要
01 论行政法上的无因管理
作者:昝强龙
摘要:当行政主体与私人互为管理事务时,因此产生的管理费用能否主张偿还,这即“公法无因管理”的适用之争。公法无因管理存在三种类型,但为检讨方便,可将其分为“行政主体为他人管理事务”与“私人为行政主体管理事务”两个大类。公法无因管理的成立受私法与公法规范的双重检验,规制不同类型的考虑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难以有效统一。“混合事务”理论加剧了这种分裂趋势。公法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集中于费用偿还,其与公法不当得利存在竞合关系。对于公法无因管理可否适用民法规定,现有法未予确认,该法律漏洞可通过类推适用民法典规定的方法加以填补。未来行政法法典的编纂应对该问题加以回应,以此完善我国行政法债务关系的体系。
关键词:公法无因管理;归属;费用偿还;职权法定;行政法债务关系;
02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吴汉东
摘要: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建设,存在着“非均衡性发展”“跨越式转型”“超大型崛起”的问题导向。围绕着什么是本土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关系、如何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经验和发展理念:坚持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塑造知识产权治理主体与创新主体;构建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和公共政策;推行知识产权法治机制和发展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知识创新、以法治建设保障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应深刻把握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目标向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现代法度),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世界维度),不断拓展知识产权现代化治理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思想遵循;中国道路;
03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权利司法保护理论
作者:陈柏峰
摘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司法为民,加强权利的司法保护,保障全体公民享有的广泛权利落到实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权利司法保护理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公正廉洁的司法工作队伍、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机制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建设公正廉洁的司法工作队伍,需要扭住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持续用力。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新时代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立案登记制改革、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强化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权利的制度保障、加强对执业律师权利的保障、保障申诉权利和预防冤假错案等。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机制,需要建设便民利民的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权利司法保护理论,是司法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必然引领新时代权利司法保护的深化。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权利;司法保护;司法为民;全面依法治国;
04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司法模式探究
作者:游劝荣(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姚莉
摘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统筹”价值位阶体现在生命健康价值的优位性,基本底线体现在重大疫情防控的法治化,保障路径体现在司法的现实回应性,制度优势体现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在“双统筹”背景下,司法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紧急状态中出现多元化的新纠纷,双统筹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冲突需要平衡,疫情防控中法官面临履职难的问题,以及经济恢复中司法保障能力存在较大缺口等。构建法院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模式,是以习近平“双统筹”重要论述为思想引领,以“双统筹”中的基本法理为理论支撑,对工作机制、审判经验和诉讼规则的再次提炼。中国模式突出表现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通过司法理念的更新和法院职能的转变推进应急司法体系的发展,实现内部程序机制和外部技术保障的一体构建和协同应变。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司法模式;
05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中禁诉令的法理阐释与规则适用
作者:黄志慧
摘要: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范不能妥善应对国际平行诉讼问题,对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禁诉令制度也暂付阙如。尽管禁诉令具有规制当事人滥诉并有效解决国际平行诉讼的功能,但存在干涉其他国家司法主权及导致“禁诉令的战争”之弊端。在缺乏多边合作机制的情形下,基于国际民事管辖权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以及民事管辖权跨国有序分配的考量,禁诉令的签发应遵循适当平衡个案正义与国际礼让之法理。我国应以上述法理为指引,明确本国法院签发禁诉令的条件及应对外国禁诉令的问题。实践中,我国法院可以借助对《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的行为保全制度之解释,并结合该法其他相关规范发挥禁诉令的功能。妥善实施禁诉令制度,既是保障我国司法主权和本国民商事利益的有效举措,也是加快推进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之重要内容。
关键词:禁诉令;国际平行诉讼;国际礼让;行为保全;
06 诉讼时效制度正当理由的重述——兼论“保护权利人”之理念
作者:陈明芳
摘要: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理由是构建具体规则的依据。当前立法机关主张的立法理由“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存在正当性解释困境和对制度建构与实践的指引困境。从现有立法理由中抽象出的“权利人之可归责性”和“义务人之可保护性”是支持诉讼时效制度的一阶理由,但是,二者均因情境化而存在效率和正确性上的缺陷。当由时间经过产生的不确定性超出法秩序容忍的范围时,“维护法的确定性”获得了超越其他理由的强度,是支持诉讼时效制度通过一阶理由对权利作出筛选性限制的积极二阶理由。基于对理由的重述,应在立法和司法上应用“保护权利人”理念,以在规则层面达到利益的宏观平衡,并在适用层面再次校准利益的分配。
关键词:诉讼时效;立法理由;理由位阶;法的确定性;保护权利人;
07 监检衔接视野下的检察提前介入监察机制研究
作者:姚莉
摘要:检察提前介入监察源于检察提前介入侦查的经验做法,是《监察法》实施以来的重要改革趋势。监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调查程序的闭合性,决定了检察提前介入监察机制的运行应以监察权独立行使为核心要求,以监检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为基本原则。虽然该机制对于提高职务犯罪办案质量、凝聚反腐合力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实践中仍存在职权壁垒、角色混淆与规范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为了保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应当尊重监察主导地位,坚持程序法治原则,从介入主体、介入范围、介入时间和意见反馈等方面完善检察提前介入监察机制。
关键词:监检衔接;提前介入;职务犯罪调查;配合与制约;
08 红色革命逻辑与苏区婚姻立法对婚约制的规避
作者:陈会林
摘要:苏区婚姻立法基于反帝反封建、婚姻自由、解放妇女以及废除包办强迫买卖婚姻等红色革命逻辑因素,以间接、禁令的表达方式述及婚约,但规避了婚约制。苏区婚姻立法规避婚约制,既不同于我国数千年的前近代立法传统,也不同于当时世界婚姻立法的主流或一般情形,体现了苏维埃政权在法律上否定、排斥婚约或婚约制的立场倾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在婚约问题上彻底、激进的苏维埃革命精神,以及通过立法进行革命动员的尝试,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政权婚姻立法规避婚约制的先例或传统。苏区婚姻立法规避婚约制在当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也留给我们一些有待继续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婚姻立法;婚约制;革命逻辑;苏区;
09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必要管辖权制度的体系定位与规范阐释
作者:侯志强
摘要:现有的法律路径对环境权保护尚不能完全实现其话语表达初衷,亟须拓展新的规范空间。作为公法化的私法,以知识产权法来保护环境权具有正当性,是实现环境权保护的可选路径。知识产权法生态化转向的迫切性、权义结构的平衡性、所保护利益的特殊性构成了环境权知识产权法保护的现实需求;知识产权与环境权基本属性的契合、价值功能的耦合和逻辑结构的吻合构成了环境权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法理基础;民法权利体系的开放性和知识产权法规范基础的完备性构成了环境权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法律基础。知识产权法引入环境权应当采取以国家职权的映射入法为主、一般条款涵摄入法为辅的模式,在体例设计上可采用“解释+新设”的方式。实现环境权的知识产权法保护须以环境民生论作为价值指引、以行为规制权利化作为定位规则、以知识产权基本法及其相关法为构造载体。
关键词:环境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
10 区块链共谋的反垄断监管
作者:陈爱飞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背景下,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数字经济与数字法治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理架构,也为各国的经济与法治生态发展创造了新机遇。然而,私有链的“黑箱效应”为共谋提供了“生长温床”,即使是开放、公开的公共链也可能出现将非法共谋转化为默契合作的新型共谋样态。加之,人工智能、算法与区块链的结合使区块链共谋具备自主学习的动态特征,加剧了链上经营者彼此之间或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的共谋风险。为了弱化甚至规避区块链共谋在集中市场资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与排除竞争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有必要从反垄断监管的核心视角制定共识性的技术标准、监管规则、监管策略,形成“技术治理+规范治理”的二元治理结构。
关键词:区块链共谋;反垄断;黑箱效应;共识标准;平台治理;
11 行政处罚构成要件法定原则的逻辑展开
作者:谭冰霖
摘要: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处罚法定原则的制度布置偏重于法律效果侧面,对构成要件侧面较为忽视。构成要件法定可分解为违法行为法定和要件要素法定两个维度。在违法行为法定维度,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拥有违法行为的创设权,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仅能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授权立法或执行性立法补充设定部分违法行为。在要件要素法定维度,应秉持相对法定主义,容许立法设置空白要件和不确定法律概念,但应提升空白要件的明确性,并构建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规则。基于“行为—要素”框架的处罚要件法定原则,具有运行封闭和认知开放的特点,有助于保障行政处罚系统在维持自主运作的前提下动态调适。
关键词:行政处罚;处罚法定原则;违法行为;要件要素;
内容整理:张阳丽
编辑:包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