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南(五)

日期:2022-11-08点击率:77




本期系列推文选自202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法律类文章。






目 录


01 刘征峰

嗣后财产灭失、相反行为与遗嘱效力——人大复印《民商法学》2022年第1期;《法学研究》2021年第5

02 张静

论条件的溯及效力与即时效力——人大复印《民商法学》2022年第1期;《中外法学》2021年第5

03 陈实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争议问题研究——人大复印《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2期;《法商研究》2021年第4

04 江河

发展中国家”的主体性及其软法化:以国际组织为视域——人大复印《国际法学》202204期;《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6

05 孙逸啸

网络平台风险的包容性治理:逻辑展开、理论嵌合与优化路径——人大复印《公共行政》2022年第5期;《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1

06 侯卓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的制度逻辑及其适用——人大复印《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22年第5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

07 李栋

19世纪初西方英译本《大清律例》述评中的中国法形象——人大复印《法理学、法史学》2022年第5期;《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1

08 李力

史料与学说:20世纪的夏朝法制研究及其评析——人大复印《法理学、法史学》2022年第5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

09 张袁

行政公益诉讼中违法行政行为判断标准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反思——人大复印《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6期;《行政法学研究》2022年第2

10 胡开忠

中国特色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理论的构建——人大复印《民商法学》2022年第7期;《法学研究》2022年第2

11 陈爱飞

区块链证据可采性研究——兼论我国区块链证据规则的构建——人大复印《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7期;《比较法研究》20222

12 谭冰霖

处罚法定视野下失信惩戒的规范进路——人大复印《宪法学、行政法学》2022年第7期;《法学》2022年第1

13 丁汉韬

论阻断法的实施机制及其中国实践——人大复印《国际法学》2022年第7期;《环球法律评论》2022年第2

14 侯卓

重申量能课税的制度价值——人大复印《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22年第8期;《法学》2022年第4

15 张忠民

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的编纂逻辑与规范表达——人大复印《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22年第8期;《政法论坛》2022年第2

16 于龙刚

制度与社会约束下的法官行为——以基层法院的离婚纠纷解决为经验——人大复印《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8期;《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年第3

17 杨小敏

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条款的宪法变迁——人大复印《宪法学、行政法学》2022年第8期;《法学家》2022年第2






摘 要


01 嗣后财产灭失、相反行为与遗嘱效力

作者:刘征峰

摘要:遗嘱处分在遗产法定移转对象和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之间形成法定的债权债务关系。根据所处分对象的差异可分为概括性处分、种类财产型处分和特定财产型处分。只有特定财产型处分中才可能因遗产中无该特定财产而生债务履行不能问题。至于履行不能之效果,在债法免除给付义务效果之外作无效或者不生效之特殊处理实无必要。宜将特定财产的灭失分为遗嘱人行为所导致的财产灭失和其他法律事实所导致的财产灭失。前一种情形需要首先判断是否适用相反行为规范,再考虑给付义务免除问题。后一情形中不能类推适用物上代位规范,只能通过意思表示解释缓和给付义务免除的严苛效果。相反行为规范在性质上属于可反驳的推定性规范。行为与撤回意思表示之间是否存在高度盖然性,是具体类型判断的基准。这一标准在代理、法律行为解消等复杂场合均有适用空间。相反行为不应仅局限于针对特定财产的法律行为,还应涵盖离婚、解除收养关系等其他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和其他法律上的行为亦有通过法律续造纳入相反行为的可能。

关键词:相反行为;特定财产;遗嘱撤回


02 论条件的溯及效力与即时效力

作者:张静

摘要:条件是否具有溯及力是民法上的一个传统问题。在附条件处分中,条件具有溯及力的,附条件权利人能够自始取得物权,并在未决期间内享有物权性保护(直接保护)。附条件权利人在未决期间处分标的物的,处分能够溯及至条件成就前生效(间接保护)。条件的溯及力会在履行返还、孳息归属和当事人权责等方面引起一些不当法律后果。条件的即时效力能够避免前述不当后果,但附条件权利人无法享有直接保护与间接保护。现行法在承认条件即时效力时,有必要设立一个特殊保护机制,配置期间处分无效规则,以确保附条件权利人能够正常取得物权。附条件权利人的利益是否构成期待权,取决于条件成就的可能性、法律保护的强度、社会经济之需求,不能一概而论。当前而言,法律应当承认所有权保留中的买受人与附条件遗嘱中的后位继承人享有期待权。

关键词:条件;附条件处分;溯及效力;即时效力;期待权


03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争议问题研究

作者:陈实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和适用使得量刑建议在产生机制、表现形式和司法效力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本应协商产生的量刑建议呈现出去协商化的趋势,精准化的量刑建议形式有僭越裁判权的嫌疑,量刑建议的法定效力模式有违基本的诉讼法理。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亟须嵌入程序化协商机制,精准量刑建议应当表现为个案化的基准刑调节减让比例,量刑建议的司法效力应以非法定化的模式实现,并且应根据主体和情形的不同予以调整变更。

关键词: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量刑协商;量刑建议精准化;量刑建议的司法效力


04 “发展中国家”的主体性及其软法化:以国际组织为视域

作者:江河

摘要:“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政治身份,也具有法律意义。“发展中国家”概念的不确定性使国际政治在其法律主体性强化和权利设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以国际法的主体论为分析路径,以国际组织为体制基础,国际关系主体的政治身份与法律地位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在历时的维度下,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不仅推动了国际法社会基础的变革,也促进了联合国发展机制的完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对发展问题的关注。在共时的维度中,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普惠制为发展中国家创设了特殊与差别待遇。联合国通过政治正当性建构了国际发展法的实质渊源,而世界贸易组织的专业性沿着形式渊源的逻辑增强了前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两种普惠制缺乏发展机制的联系与合作,世贸组织中的政治对立使贸易领域的普惠制出现政治软化趋势。为此,作为负责任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通过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国际组织中大国政治和小国政治的互动,从而促进国际发展法的硬化。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普惠制;国际软法;人类命运共同体


05 网络平台风险的包容性治理:逻辑展开、理论嵌合与优化路径

作者:孙逸啸

摘要:网络平台风险治理随着平台对人类社会运行的深刻嵌入而成为现代风险社会的重要命题。网络平台风险是平台风险治理的前置性问题,从平台权力兴起与权力驯化两个维度来看,平台权力的兴起既是平台风险生成的基本动因,但对其权力的驯服也内在地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目标。包容性治理以尊重差异为基点、协商合作为核心、权力()规范为实现路径,其目的在于不同治理主体对治理成果的共享,实现社会和谐、政府治理、市场创新、公众权益保障之间的平衡与发展。这一理论适用于网络平台风险治理,不仅能够促进治理主体权力()配置的均衡、为权力()互动提供了制度空间,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实现对平台自我规制的引导,以及增强平台风险治理体系的弹性。网络平台风险包容性治理优化路径的关键在于运用整体性思维,以引导赋能核心、权力规范、多元参与为核心,从法律规制、平台自我规制、社会规制三个层面,依据平台及其应用场景的差异进行类型化完善。

关键词:网络平台风险;平台权力;包容性治理;权力()互动


06 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的制度逻辑及其适用

作者:侯卓

摘要:个税规避行为种类多元,难以提炼,且与企业避税相互交织,与节税、逃税之间的界限模糊,长期以来不受立法规制。税务机关运用经济观察法、类型化观察法调整个税规避行为,存在正当性方面的瑕疵。新个人所得税法引入两项特别反避税规则和一项一般反避税规则,但基本照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针对性有限。修法引入反避税规则后,应妥善处理其与下位规范的分工、与《企业所得税法》及《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协同。税务机关运用反避税规则时应谦抑克制,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并适当强化对主观因素的观照,进而在避税行为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规则内部关系四个层面,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弥合制度与实践之间的罅隙。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法》;反避税规则;实质课税;税收法定;《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税规避行为


07 19世纪初西方英译本《大清律例》述评中的中国法形象

作者:李栋

摘要: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对中国法的看法和定位存在“赞华派”和“贬华派”两种声音。1810年乔治·托马斯·斯当东对于《大清律例》的翻译使西方第一次较为全面地从实证法的角度认识到中华帝国的法律。西方通过对于《大清律例》英译本的述评,不仅逐渐消弭了西方自马可·波罗以降,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对于中国法形象的争议,而且通过对于中国法形象专制性、落后性、封闭性的描述,确认了西方所主导的现代性法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西方法学中心主义”开始形成。

关键词:《大清律例》;小斯当东;中国法形象;西方法学中心主义



08 史料与学说:20世纪的夏朝法制研究及其评析

作者:李力

摘要: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因此,中国法学界乃至史学界均将夏朝法制作为中国法制史之开端。今见夏朝法律史料均为二手资料,当是战国秦汉时期学者追述或构拟的产物。20世纪的法制史学者据此构建的一个夏朝法律知识体系,是学者们在其各自所处时代背景之下解读这些史料所形成的关于夏朝法制的学说。从学术史的角度看,20世纪的夏朝法制研究,实际上是有关夏朝法制的学说史或者思想史。

关键词:夏朝法制;夏朝法律史料;禹刑;甘誓;军法



说明:目录中第09—17篇论文摘要见前期学术中南系列推文





内容整理:肖冰丽

编辑:包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