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
|
|
|
篇名 | 作者 | 期刊 | 期数 |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可能与限度 | 周尚君,伍茜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2019年第1期 |
当事人恒定原则之本土路径——以《民诉法解释》第249条、第250条为起点 | 王聪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2019年第1期 |
中题西影:反思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的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 | 尤陈俊 | 《现代法学》 | 2019年第1期 |
论诉讼抵销在中国法上的实现路径 | 刘哲玮 | 《现代法学》 | 2019年第1期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 张吉喜 | 《现代法学》 | 2019年第1期 |
关于独立监察程序的若干问题思考 | 叶青;程衍 | 《法学论坛》 | 2019年第1期 |
监察追诉的时效问题 | 刘练军 | 《法学论坛》 | 2019年第1期 |
我国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规范分析——缘起、演进、机理和缺陷 | 沈伟 | 《法学论坛》 | 2019年第1期 |
刑事诉讼视域下的国家监察机关:定位、性质及其权力配置 | 洪浩 | 《法学论坛》 | 2019年第1期 |
從憲法面向探究刑事程式中限制出境第爭議——兼評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 | 胡博硯 | 《法學叢刊》 | 2019年第1期 |
勞動調節程式之重構——紛爭處理制度多元化與程式之轉換 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一百三十九次研討記錄 | 沈冠伶 | 《法學叢刊》 | 2019年第1期 |
国家监察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研究 | 江国华 | 《当代法学》 | 2019年第2期 |
刑事立案前后电子取证规则衔接问题研究——以电子数据证据过程性为视角 | 裴炜 | 《当代法学》 | 2019年第2期 |
诉讼标的相对论:以程序保障论为视角 | 董昊霖 | 《当代法学》 | 2019年第2期 |
结构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 魏晓娜 | 《法学家》 | 2019年第2期 |
为何选择“利益论”?——反思“宜兴冷冻胚胎案”一、二审判决之权利论证路径 | 刘小平 | 《法学家》 | 2019年第2期 |
保护规范理论的历史嬗变与司法适用 | 赵宏 | 《法学家》 | 2019年第2期 |
仅就裁判理由可以上诉吗?——以上诉受理机制为中心的考察 | 牛颖秀 | 《法学家》 | 2019年第2期 |
逮捕必要性条件的法释义学分析 | 史立梅 | 《法学杂志》 | 2019年第3期 |
涉诉信访听证的评估与评估标准 | 黄凤兰 刘荣军 | 《法学杂志》 | 2019年第3期 |
论我国腐败犯罪境外追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赵晨光 | 《法学杂志》 | 2019年第3期 |
论当事人再审启动行为对执行时效计算的影响 | 张艳 | 《法学杂志》 | 2019年第3期 |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定性困惑及教义厘定 | 陈伟 | 《法学》 | 2019年第3期 |
前诉与后诉视角下的连带保证人追偿之诉 | 陈杭平 | 《法学》 | 2019年第3期 |
“谁主张谁举证”规则的法律适用 | 胡东海 | 《法学》 | 2019年第3期 |
纪检监察措施分类适用的法规范解读 | 梁 坤 | 《法学》 | 2019年第3期 |
新时代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陈卫东 | 《法学》 | 2019年第3期 |
司法解释制度之法理反思与结构优化 | 苗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019年第2期 |
通过法律议论回应司法中的政策——以”二阶证立理论“的困境与超越为线索 | 陈肇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019年第2期
|